文章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21/12/13
崇川区+印象城北侧+工农路+洪江路+地铁口+一附一中+绿城。R18044地块,从这块风水宝地纳入绿城麾下,就具有极高的话题性。公建化立面住宅,绿城将在主城区为南通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工程,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实景的呈现。2021年11月,终于迎来了绿城晓风印月的交付,晓风拂面,理想已呈。
2018年8月拿地,方案由绿城嫡系GOA大象设计亲自操刀,施工图由江苏浩森建筑设计二院负责落地,总包单位南通八建。就是这么一个梦之队,秉承着绿城公司“真诚、善意、精致、完美”的企业理念,让理想照进现实,梦想成真,高度还原了方案设计的初衷,砖瓦之间,品质熠熠生辉。
回想三年前的设计市场,住宅产品还是新古典、新亚洲、现代风格大行其道,繁复的线条,三段式的设计,浓重的颜色,在成本压力的删减下,变得不伦不类,住宅产品千篇一律。
第一眼看到这个方案反应是诧异。这个是住宅?哪里像住宅?大面积的玻璃幕墙,光秃秃的立面,什么都没有,图纸怎么画?节能怎么算?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?外立面什么样的构造?窗墙比怎么办?怎么通过审图?因为施工图设计能力的局限,对方案充满了疑惑。
带着满腹的疑问,在和甲方、方案对接以后才了解,这个不是时间不够赶出来的草图,也不是刚工作毕业生的信手涂鸦,这是绿城产品谱系“8大产品系列、22个产品品类、22种建筑风格”的“晓风”系产品,代表绿城最高档次的作品。自带不凡的基因,促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方案。
在立面风格大杂的今天,什么样的立面才能跨越时代,成为恒久不变的经典?这个是值得每个建筑师深思的问题。极简主义,化繁为简,去除一系列不必要的装饰,极简主义成为了现在的大势所趋。极简不仅仅是简单,而是被提炼出来的纯粹和精华。绿城就要在南通市中心成就这么一个封面之作。作为施工图设计单位,我们非常有幸参与和见证了这一“晓风”系作品的诞生。
浩森作为施工图设计单位,肩负着把方案落地的使命,施工图设计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。怎么把天马行空的方案变成一张张蓝图,怎么通过施工图审查,怎么用技术手段,把这些极简的立面墙身实现,是摆在浩森施工图团队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。
绿城在业内,对于品质的追求早有耳闻的,但是只有真正身临其中,才知道什么为“极致”二字。“取法极致,得乎其上”,绿城的理想主义,纯粹而坚决。户型平面的梳理,对于我们来说一些很常见的公区小瑕疵,对于绿城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。客户体验、美感、能人所不能、极致是项目组的主旋律。从甲方到方案到施工图,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
完备的设计团队,从方案初期开始,幕墙、室内、景观和工程就全程参与。没有什么不确定的因素,没有什么后期深化设计,在任何一个立面元素诞生起,就要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和落地性,都要找到全国范围内的成功示范案例来验证后期的施工效果。看似简单如一张白纸的平面,其实暗藏玄机。
住宅不能采用玻璃幕墙,这么大面积的玻璃我们需要采用窗墙体系来实现。我们把建筑立面进行解构,南北立面砖墙主体在内部,完成围护结构的功能性。在主墙体以外,采用横向通窗,满足立面设计要求,就相当于建筑多了一张表皮。这张表皮,要同时兼顾外立面的分隔韵律和内部的功能空间。每个房间的分隔墙都需要立面窗梃作为收头。
为了满足立面开窗的韵律,需要不断平衡内部墙体的位置。看似简单的Super Flat极简美学的立面,每个窗梃的定位都经过SU建模、推敲、比选、权衡再三才最终敲定的。每个窗户的开窗面积,都要经过通风面积的计算,既要满足国家规范的要求,又要满足立面美学的要求。看似简单的外表皮下,藏着飘窗、阳台、厨房外窗、设备平台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内核,如何把这些散乱的元素统一到Super Flat的框框里,对设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。每个加班改图的夜晚,都令人抓狂,感觉改了很多,但是看起来又什么都一样。所有的差别只是在于分毫的细微之间。
每个项目的展示区售楼处是一个项目产品的灵魂。晓风没有豪华气派的售楼处,没有夺人眼球的浮夸设计,简单得几乎不起眼的体量,把纯粹体现到了极致。
干净,是对这个两层小楼的唯一要求。大面积的超白玻璃,立面要求不能看到一根柱子,搭配灰色石材,必须具有高级感。这么纯粹的单体,所有的匠心都在门头一个出挑6米的钢结构雨棚。方案要求,这个雨棚出挑必须大,经过结构工程师和方案设计师的反复拉锯,6米是双方的极限尺寸。雨棚必须轻薄,立面不能有任何拉杆斜撑破坏,要像从建筑中生长出来的一部分。这么大体量,这么严苛要求的钢结构雨棚,真让钢结构设计师挠秃了头。结构设计师想了一种又一种方法,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安全论证,配合土建,终于达到了方案的初衷。当售楼处完成,站在那个大雨棚的灰空间里,体验到的只有技术带来的震撼。
这么纤薄的立面,还有土建构造的女儿墙需要解决。为了控制立面视觉效果,女儿墙内退,采用与传统设计完全不同的手法,实现了立面的要求。同时,因为这个建筑比较低矮,会对高层住户的视野产生影响,甲方对建筑的第五立面提出了要求,整体采用种植屋面。就这么一个不到1000平米的小楼,精雕细琢,花费了很多心思,方案设计师曾把这个小而美比作他的女朋友,带有情怀的设计容不得一点的将就。
这些不将就深入体现到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。整个外立面没有一根外露的水管,也看不到蜘蛛网一样的外挂穿墙管线,更看不到任何一个圆圆的排气风帽。所有会破坏立面的构件在设计初期就被优化,颜值即正义,这是甲方对我们反复强调的,也刷新了我们对住宅设计的标准要求。
这样的精益求精,不断优化,即使在施工的过程中都一刻没有停止过,是不是可以更好,有没有更优的选择。每一个念头的萌芽,都是一轮的比选,SU精模,PPT过会,即使最终选用的仍然是原方案,这样折腾一轮要证明的只是,原方案是最优的,独一无二的。让设计没有遗憾,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,绿城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。在一次次召开“夜总会”的时候,我们时常调侃,设计是不是够“绿”。“绿”已经转化为一种对品质追求的精神内核。
所见即所得,是绿城的要求。对于施工图设计,由于有了前期完备的工程和幕墙配合,每个尺寸都已经精确到了厘米,土建施工图绘制完成面,不会再有外扩的粉刷面,不会有比例失调的线条,一切都被要求复刻。在制作出街物料的时候,整体鸟瞰图是建筑和景观共同审查的。建筑屋顶上的每个构架和每个太阳能都与施工图进行了核对,植物配景也是根据实际图纸,包括树种和颜色。这些细节,放到鸟瞰中简直可以忽略不计,但是给我们的要求就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,出街物料必须和实际保持一致。
浩森以地库起家,地库设计一直是浩森的王牌。晓风占地面积不大,满铺地下室还捉襟见肘。大高主楼底下都是随户赠送的地下室,车位指标更加吃紧。甲方对于地库的归家动线、入户门厅以及出地面的采光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整个室外景观场地没有一个单独的出地面风井,即使可以用景观遮挡也绝不采用。所有出地面风井在建筑内部架空层内解决,不允许凸出建筑外墙或者依附于外墙,必须和建筑融为一体,统一考虑。
为了优化这些出地面风井,地上地下各专业调整了一轮又一轮,藏在架空层里,有人员经过的地方不允许设置排风井,即使使用频率非常低也不允许。风井结合外立面统一设计,必须融为建筑的一部分。所有的架空层后期按照不同主题都形成了一个个业主的功能区间,看着干净规整的室内空间,想起当初改方案时的各种抓狂,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立面在深化的同时,室内也同步推进。所有套内户型根据精装进行定位设计,机电设计一步到位,避免后续调改。套内根据精装还做了户型BIM设计,优化管线,减少碰撞,把一些施工图可能发生的问题,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位,杜绝问题的产生,防患于未然。
碰撞报告中发现,由于户型面积偏大,个别户型空调室外机高度可能会阻挡北向外窗,影响视线,有的甚至会影响外窗开启。结合以往设计经验,针对不同设备平台采用不同节点做法。设备平台板下空间结合厨房室内吊顶标高预留设备管线位置。对于型号较大的外机,有条件的采用大降板,板底同梁底,空出管线进出施工操作空间。利用这一节点构造,避免了大型外机对外窗的遮挡,提高了居住舒适性。
所有图纸图审完毕交付甲方,我们以为项目设计接近已经尾声转入后服,终于可以结束高强度的工作和日日“夜总会”的生活了,哪里知道我们见识到了绿城更为强大的一个部门——工程部。
以往项目接触到的工程部,都是一些不下料不看图的主,每次答疑也只是问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走个过场。绿城的工程部肩负着把优秀设计完全落地的责任,可以说他们才是梦想的终极缔造者。图纸画得再好,都只是纸上谈兵,要用完备的工艺把设计原封不动的实现才是难点。有多少好的设计最终都是败在粗糙的施工工艺上的。
工程部延续了绿城的血脉,对工艺死磕到底。由于前期设计阶段有了很多的交流,后续的配合就驾轻就熟。项目整体采用铝模全砼外墙,铝模深化设计的时候,设计院土建驻场,在工棚里,对着每一栋的蓝图,一个点一个点的过,从标准层到首层到屋顶层。核对每个门,每个窗,每个企口,每根梁,铝模深化的过程,就如同把这个楼整体建模了一遍。最后对着模型,根据经验,哪些地方会出问题再一个个节点提出来解决。看着排查完问题,梳理完整的铝模模型,顿时觉得心里更加有底了。
在开会过程中,绿城工程部的同仁问我,你们现在用什么软件画图?CAD还是REVIT?如果设计院能用REVIT画图,在画图过程中,有很多建筑和结构的碰撞就能发现,问题就不会等到工程部接手的时候才暴露。空间里面的东西一定要用三维才能表达的清楚。图纸交付的时候,把模型移交给工程和总包,总包就能根据模型算量下料,对整个施工工艺的组织就能更高效现代,拿着模型和现场工人讲解也能更加直观,提高工程效率。铝模、幕墙等后续专业能在同一个模型上深化,提高准确性,避免重复劳动。同时设计也能拿着模型来比对现场,巡场的时候就容易发现问题。最后的竣工资料也都在同一个模型中体现,最终把这个模型移交给档案馆,这个模型就能贯穿设计施工的全生命周期,对今后建筑的维护和保养也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。三年前的我,对于三维正向设计还只是略有耳闻,浩森的BIM也仅用于反向的碰撞检查。这套先进管理理论出自一个工程部的年轻人之口,听着他滔滔不绝,令我对工地现场的施工人员刮目相看,看着他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辉,我似乎看到了不同的土木人,看到了基建狂魔的未来。
主体完工后,现场还建了一个两层高的样板墙,把重要的设计元素一比一还原在现场。对比材质、施工工艺,发现实际施工中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关键点。样板墙的竖立,让所有设计师看到了大面即将呈现的效果,精细工艺,充满期待。这面样板墙也成了很多同行学习的样板,每个节点犹如教科书般的存在,对工法的细究值得每个设计人员学习。
去年主体竣工封顶时,又接到甲方的指令,所有的窗户开启扇外面要加装纱窗。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,居然也要让设计来考虑?在我们看来,完全可以交付给业主后由业主自行解决。目前市面上,没有特别好看的纱窗,很多纱窗有厚重的卷帘盒,对立面简直是一种破坏。我们倾向于把这个问题抛给业主后期再解决,至少保证项目交付的时候,立面是完整和干净的,交付以后的事情,和地产商关系不大了。小业主对于一些立面的破坏,这些似乎是一些约定俗成大家睁一眼闭一眼的社会问题。但是甲方给我们的指令是,不行。绿城是一家有诚意和有责任感的企业,前期做了这么多,就是要保证交付时和交付后不变样。如果出现业主改造破坏了立面,只能说明设计不到位,没有为业主考虑周全。回想起当初规划条件要求,公建化立面,全封闭阳台,的确是为了更好得把控交付后期的效果。现在很多开发商,把建筑二次深化设计的权利交给业主和物业公司,小业主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立面设计五花八门,即使由物业统一管理,也众口难调,还容易造成业主和物业的矛盾。为了贯彻绿城的理念,只能在市场上一再比选,送样送样再送样,到处打听,在堆积如山的样品中,最终选到了符合要求的产品。
项目完美交付是喜悦的,现在回想当初的日日夜夜也只是云淡风轻,甚至带了美好的滤镜。其实过程中的痛苦和煎熬也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,一个个熬夜画图坐等天明的日夜,都化为成长的喜悦。记得有一次工地开会,各方为了一个问题争执不下,为了品质,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。最后决定按照我们的思路推进,当我心中还在暗自窃喜的时候,甲方突然对我说,你们很“绿城”,够“绿”!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评价。
项目位置:南通市崇川区
业主单位:绿城中国华东区域苏中项目群
总建筑面积:112㎡
总用地面积:31399m2
容积率:2.48
绿化率:35%
设计周期:2018年~2019年
方案设计: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OA
施工图设计:江苏浩森建筑设计二院
幕墙设计:浙江经典建筑装饰有限公司
室内设计:HWCD
总包单位:南通八建
建筑摄影:杭州雾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